體驗式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19/05/22 21:00 - 由 Desmond

體驗式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經驗不是在你身上發生過甚麼事,而是你怎樣去面對發生的事。」
------- 亞迪斯、夏利 (Aldous Huxley) 

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又稱「發現式學習」、「經驗為主學習」、「活 動學習」或「互動學習」,是先由學員自願參與一連串活動,然後分析他們所經 歷的體驗,使他們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和感悟(Insights),並且能將這些知識和感 悟應用於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體驗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把體驗教育定義為:「由 直接經驗建立知識,技巧及價值觀的一個過程。」基本上,體驗學習就是把一個 概念設計成一個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學員可透過自己的親自參與和領會,了解概 念與活動內容的關係,而不再是由教師單向式地教授。由於這些經驗將成為學員 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他們學習非常有效。到最後,學員的態度將有所改變,行 為、技巧將有所擴展,而認知及人際關係亦會得到提升。 

體驗學習的好處 

體驗學習有很多好處,尤其有以下特點:
    1. 以學員為主:學員除自我體會學習內容外,並可調控自己學習的步伐。
    2. 過程及所得結果:在學習中,學員可掌握到「怎樣」(How)發生與「甚麼」(What)發生是同樣重要。
    3. 多重關係:除學習主要的目的外,學員也可探索到其他相關的概念,例如自信心和面對壓力的關係。
    4. 彈性: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可就個人及團體的需要而改變。
    5. 實驗性:所學習的技巧皆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6. 同儕間學習:學員可互相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促進團隊的學習。
    7. 自我評估:鼓勵學員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8. 易於記憶:學員很容易就回想起自己的體驗,從而可牢記所學。
    9. 有趣:由於此種學習模式經常採用活動或利用多種媒體學習,學員可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不單是被動地及單向式接收知識。

體驗學習循環 

大衛.高比(David Kolb, 1984)曾提出一個廣為接受的基本模式。高比相信學習、 轉變及成長是最能由一個整合過程來推動。這個過程是由已有的經驗開始,搜集 資料,然後再觀察(Examine)有關的經驗。在分析資料後得出的結論,將回饋 以改變行為。所以,學習可視為一個包含四個階段的過程。

高比的模式重點在於這四階段的學習進程,而通過這四階段循環的學習將最為有效:

1. 具體經驗 (Concrete Experience) 

具體經驗,包括學員對個別事件、人物及情況的處理。這種學習模式,包括經歷 一些「危機」(Risk)、處理模糊情況及面對陌生、不肯定的環境。 

2. 反思 (Reflective Observation) 

觀察反省,包括了對經驗資料的收集及整理,經驗資料主要是那些有關思想、感 覺、聯想及其他觀察的資料。觀察反省是把剛過去的事實弄清楚,就像重播錄影 帶一樣,帶領學員從另一角度觀察自己的表現。在反觀經驗的過程中,學員可看 到他人怎樣進行活動,怎樣組織資訊及執行計劃。當學員知道自己怎樣學習,他 們將可改進本身分析技巧。 

3. 抽象概念化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抽象概念化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運用理性邏輯分析有關的數據資料,以確立其 雛形理論;「雛形」是指初期的數據資料分析結果,還有待進一步闡釋。另一方 面,亦包括從已知的知識(如理論、模型)中尋求類同的體驗。學員須分別從 共 通點及分歧兩者領悟能廣泛應用的道理。 

4. 主動實驗 (Active Experimentation)

主動實驗包括對初步結論、新知識及猜想作實際測試。學員可透過真實環境嘗試新學習的行為,以測試該行為的意義及帶來的感覺。學員應準備建立新的目標,主動嘗試及承受新的風險。

根據高比的理論,學習者可從任何一個階段開展其體驗學習的過程,但要有效學習,學習者需要完成四個階段,而每個階段亦互相依存,承上啟下,因此即使可從任意階段開展學習,但必須依次完成四個循環階段。

性質

階段

感受

Feeling

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透過參加學習活動,讓學生實踐,嘗試解決問題。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個人參與及情感投入。

觀察

Observation

反思(Reflection):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回憶或重溫整個活動過程,或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反應和感受,啟發思考。

思考

Thinking

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sation):鼓勵學生從整個學習過程和得出的成果中,反思及沉澱箇中的體驗,轉化成知識或理論。

實踐

Doing

主動實驗(Active Experimentation):讓學生基於得出的結論,重新詮釋腦海中所學的概念和知識,並於其他生活情況中嘗試實踐。

高比強調,不同的學習者基於社會環境、接受教育的經驗、個人對事物的基本認知等因素,會有不同的學習偏好(Learning Styles),或會於不同的階段開展其學習循環。庫伯在這個基礎上,將學習偏好大致分為適應型(Accommodating)、發散型(Diverging)、聚斂型(Converging)及同化型(Assimilating)四大類,而每一類學習偏好的愛好者,皆會偏好從上述循環中的特定兩個階段開展其學習,詳見下表

學習偏好

偏好的學習開展階段(性質)

學習者特質

適應型

Accommodating

具體經驗(感受)+ 主動實驗(實踐)

依賴直覺及他人的分析,喜歡接受挑戰,偏好動手實踐

發散型

Diverging

具體經驗(感受)+ 反思(觀察)

具敏感觀察力,能多角度了解事物,偏好群體合作,利用想像解決問題,善於提出點子

聚斂型

Converging

抽象概念化(思考)+ 主動實驗(實踐)

善於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樂於實驗真想法,但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同化型

Assimilating

抽象概念化(思考)+ 反思(觀察)

善於理解繁雜資訊及邏輯分析,組織力強,偏好閱讀及理論

美國學者索爾‧麥克勞德(Saul McLeod)提出,在教育上,若能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偏好及因應特定的環境,提供不同階段的學習體驗,便可因材施教,使教學更具效率。與此同時,學生若了解其學習偏好,亦有助提升學習動機和成效

參考資料

  1. Dewey, J. (1916). Thinking in Education.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191.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 Knight, G. R. (2008).Issues and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errien Springs, Michigan: Andrews University Press.
  3. Kolb, D. A. (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Vol. 1).p.3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4. Kolb, D. A., & Fry, R. E. (1974).Toward an Applied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MIT 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5. McLeod, S. A. (2013). Kolb - Learning Styles. Retrieved from www.simplypsychology.org/learning-kolb.html
  6. Lam, B.H. & Chan, H.L. (2013).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 Active Classroom.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7. Beard, C. (2010).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oolkit: Blending Practice with Concepts. London: Kogan Page.
  8. Fab Academy. (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fabacademy.org/
  9. TWGHs Wong Fung Ling College (2020). https://www.jc-makerplus.com/zh-hant/21世紀教與學文章分享/78
  10. Volunteer Link. https://volunteerlink.net/filedata/filedata/images/data/041_體驗式學習法.pdf

Des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