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新生 - 提高注意力集中力:改善集中力和學習效率

27/05/24 8:00 成長因子培訓團隊

中一新生 - 提高注意力集中力:改善集中力和學習效率

本文探討了根據證據的策略,用於提高新學環境中的初中一年級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文章結合認知心理學、教育研究和STEM教育,討論了提高學生專注力和學業表現的方法。文章探討了激勵、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和利用科技支持學習等主題。此外,文章還提供了實用建議,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幫助學生培養有效的學習習慣,最大程度地優化他們的學習體驗。

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對學生來說可能具有挑戰性,特別是適應新的學業要求和學習環境。這個關鍵期需要學生培養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以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本文旨在提供根據證據的策略,支持初中一年級學生提高專注力和優化學習體驗。

認知發展和學習

奧斯貝爾和奧斯貝爾(1966)強調認知發展在青少年期的重要性。了解這一階段的認知過程對於設計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至關重要。布萊恩等人(2011)進一步強調了激勵在科學學習中的作用,闡明了培養學生內在激勵的重要性,以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和對學術素材的參與度。

綜合STEM教育

斯托爾曼等人(2012)強調高質量的STEM教育對學生的未來成功至關重要。將STEM原則融入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認知能力,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策略

艾尼斯和喬利維特(2012)討論了自主學習策略的重要性,涉及教學學生制定計劃、監控和評估學習過程。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自己的學習,促進持續的專注力和有效的學習習慣。

教學策略和科技

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改善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馬森等人(2010)和沃森等人(2012)強調證據支持的寫作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學生對學術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此外,正如Cihak(2009)所強調的那樣,利用教育科技可以提供互動和引人入勝的學習體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知識保留。

激勵和參與度

激勵和參與度是提高學生專注力和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波普和邁爾斯(2022)強調創造一個關懷和包容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性,這能促進學生的歸屬感,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此外,約翰等人(2021)討論了語言學習策略在發展口語能力方面的應用,突出了戰略性和互動性學習方法在保持學生專注力和興趣上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實用建議

根據討論的根據證據的策略,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可以實施以下建議,支持初中一年級學生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

  1. 鼓勵自主學習:教育工作者可以將自主學習策略融入到他們的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
  2. 有效利用科技:整合教育科技工具和互動資源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專注力。
  3. 營造支持性學習環境:創造一個關懷和包容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的激勵和專注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 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支持:量身定制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注力和學業表現。

培養初中一年級學生的專注力和提高學習效率對他們順利適應新的學環境至關重要。通過借鑒認知心理學、STEM教育和教學實踐中的根據證據的策略,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可以在支持學生的專注力和學業成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實施這些策略可以為初中一年級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體驗和更好的學業成果。

想了解更多中一迎新適應活動

到校或營會服務?


立即與我們的顧問聯絡 -->
立刻聯絡培訓顧問
了解更多培訓課程

參考資料:

  1. Ausubel, D. and Ausubel, P. (1966).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6(4), 403. https://doi.org/10.2307/1169784
  2. Bryan, R., Glynn, S., & Kittleson, J. (2011). Motivation, achievement, and advanced placement int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95(6), 1049-1065. https://doi.org/10.1002/sce.20462
  3. Cihak, D. (2009). Using video modeling via handheld computers to improve geometry skill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24(4), 17-29. https://doi.org/10.1177/016264340902400402
  4. Ennis, R. and Jolivette, K. (2012). Existing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elf-regulated strategy development with students with and at risk for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48(1), 32-45. https://doi.org/10.1177/0022466912454682
  5. John, E., Rangasamy, D., Indiran, D., Adickalam, E., Kashinathan, S., & Hashim, H. (2021).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form 4 esl learners to develop speaking ski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11(6). https://doi.org/10.6007/ijarbss/v11-i6/10040
  6. Mason, L., Kubina, R., Valasa, L., & Cramer, A. (2010). Evaluating effec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in an emotional and behavior support sett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35(2), 140-156. https://doi.org/10.1177/019874291003500205
  7. Pope, D. and Miles, S. (2022). A caring climate that promotes belonging and engagement. Phi Delta Kappan, 103(5), 8-12. https://doi.org/10.1177/00317217221079972
  8. Stohlmann, M., Moore, T., & Roehrig, G. (2012). Considerations for teaching integrated stem education. Journal of Pre-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 (J-Peer), 2(1), 28-34. https://doi.org/10.5703/1288284314653
  9. Watson, S., Gable, R., Gear, S., & Hughes, K. (2012).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econdary 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27(2), 79-89. https://doi.org/10.1111/j.1540-5826.2012.00353.x

成長因子培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