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有效領導的關鍵要素

31/07/23 16:00 成長因子培訓團隊

自我探索:有效領導的關鍵要素

青年領導在塑造社會未來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效的青年領導需要各種技能和品質之一就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指的是識別和理解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它涉及內省和反思,這對於個人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自我意識在有效青年領導中的作用,討論了它對自我調節,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的影響。

自我意識對自我調節的影響

自我調節是個體有效控制和引導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以實現期望目標的關鍵能力。它涉及根據內部和外部信號監控和調整個體的行動和反應。自我意識在自我調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它為個體提供了關於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的必要信息 (Brown et al., 2016)。


Brown等(2016)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與自我調節密切相關。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發現,過程導向的反饋,重點放在完成任務所使用的策略和過程上,而不僅僅是結果,可以提高自我效能並增強自我調節 (Brown et al., 2016)。這強調了自我意識在理解對於自我調節最有益的反饋類型方面的重要性。


自我意識使個體能夠識別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對於有效的自我調節至關重要。通過瞭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個體可以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制定適當的策略,並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實現這些目標(Lee & Klein, 2002)。例如,具有較高自我意識的個體更有可能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負面情緒或從事無益行為,並且他們可以主動採取措施以更積極、建設性的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Lee & Klein, 2002)。


自我意識使個體能夠監控其朝著目標的進展並在途中進行必要的調整。通過定期反思自己的行動和結果,個體可以確定改進的領域並制定策略來提高自己的表現 (Tang et al., 2021)。這種持續的自我監控和反思過程對於自我調節至關重要,因為它使個體能夠保持在正確方向上並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實現他們期望的結果 (Tang et al., 2021)。


自我意識還通過對自我效能的影響在自我調節中發揮作用。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於成功完成特定任務或實現特定目標的能力的信念。研究表明,自我意識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因為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個體更有可能擁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 (Brown et al., 2016)。這反過來增強了他們在追求目標時的動機和堅持,從而改善了自我調節 (Tang et al., 2021)。

自我意識和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於成功完成特定任務或實現期望結果的能力的信念 (Bandura, 1997)。它在動機、目標設定和自我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另一方面,自我意識涉及對自己的思想、情緒、優點和缺點具有清晰的瞭解。這兩個概念,自我意識和自我效能,緊密相連,並且對個體有效地應對挑戰和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Brown et al., 2016)進行的研究探討了自我意識、自我效能和學業表現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我使用反饋」這一因素與自主學習、平均學分績點和學術自我效能有積極相關。這表明自我意識在有效利用反饋和增強自我效能方面發揮了作用。


這發現的一個可能解釋是,自我意識使個體能夠認識到反饋的價值,並理解它如何協助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個體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時,他們更有可能尋求反饋並以建設性的方式使用它來提高自己的表現。這種積極參與反饋的行為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效能,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通過反饋來學習和成長。


自我意識使個體能夠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並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通過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個體可以制定具有挑戰性但可實現的目標,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效能。當個體具有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時,他們更有可能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付出必要的努力,並最終實現他們期望的結果。


自我意識還通過對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測的影響在自我效能中發揮作用。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更有可能進行定期的自我反思,他們會批判性評估自己的表現,確定改進的領域,並進行必要的調整。這種自我反思過程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效能,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自我調節並朝著目標取得進步。


自我意識還通過對自信心的影響對自我效能做出貢獻。當個體清楚地瞭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時,他們更可能對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充滿信心。這種自信心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效能,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任務和實現期望的結果。

反饋信念和學業成就

相信反饋的存在是引導學習下一步的關鍵,對自我調節、學術自我效能(ASE)和提高平均學分績點(GPA)起到了重要作用 (Brown et al., 2016)。 Brown 等人 (2016)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了自我意識、反饋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同伴幫助」這一因素與自主學習有積極關聯,這表明同伴支持在增強自我調節方面起到了作用 (Brown et al., 2016)。此外,學術自我效能本身對平均學分績點的影響不大,這表明對自己學術能力的自信心可以積極影響學業表現 (Brown et al., 2016)。


然而,該研究沒有發現自主學習與平均學分績點之間的統計顯著關係,這凸顯了自我意識、反饋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的複雜性 (Brown et al., 2016)。這表明,雖然自主學習對學習和學業成功很重要,但它可能不會直接轉化為更高的成績。其他因素,如接收到的反饋的質量和性質、個體的動機和外部因素,也可能影響學業成就 (Brown et al., 2016)。


學術自我效能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已經被廣泛研究。Lee 和 Klein(2002年)發現自我效能對學習有持續的積極影響,即使自我欺騙減弱,這一影響仍然存在 (Lee & Klein, 2002)。學術自我效能是指個體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能力,對學業表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自我效能時,他們更有可能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並採用有效的學習策略 (Lee & Klein, 2002)。


Tang 等人(2021)對中國大學生的體育活動(PA)、學術自我效能和學業拖延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體育活動對學術自我效能有顯著且積極的影響,而學術自我效能反過來對學業拖延有顯著且負面的影響 (Tang et al., 2021)。這表明參與常規的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學術自我效能,有助於減少學業拖延並提高學業表現。


Tang 等人(2021)的研究還確認了學術自我效能在體育活動與學業拖延之間的中介作用。他們發現學術自我效能在體育活動與學業拖延之間起到顯著的中介作用,這表明學術自我效能在體育活動對減少學業拖延的影響中起著關鍵作用 (Tang et al., 2021)。這強調了將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干預手段,以提高學術自我效能和減少大學生學業拖延的重要性。

領導力發展中的話語意識

除了學業成就外,自我意識在領導力發展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arroll 和 Firth(2020)認為,青年領袖經常缺乏對塑造領導力發展領域的理論和概念假設、框架和模型的意識 (Mortensen et al., 2014)。他們建議青年領袖需要更加關注領導話語的規範和監管作用,以行使真正的主動權和自主權 (Mortensen et al., 2014)。


對青年領導發展項目的一個常見批評是它們側重於將青年培養成未來的領導者,而不是現有的領導者 (Mortensen et al., 2014)。這種未來取向的採用是因為青年在社區中通常具有有限的權力或權威 (Mortensen et al., 2014)。然而,這種方法可能忽視了青年在當下做出有意義貢獻的潛力,阻礙了他們成為有效領導者的發展。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青年領袖有必要深入瞭解領導力的個人視角。Mortensen 等人(2014)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青年的視角來理解領導力 (Mortensen et al., 2014)。他們發現青年將領導力概念化為適用於任何人和任何情境的能力,並涉及創建變革、集體行動、示範和指導以及堅強品格 (Mortensen et al., 2014)。這些發現強調了青年對領導理解所帶來的獨特視角,以及將他們的聲音和經驗納入領導發展項目的必要性。


瞭解青年對領導的定義是培養更多青年領袖的關鍵第一步。Dempster 和 Lizzio 強調了理解青年對領導的定義對於量身定制領導發展項目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和願望的重要性。通過將領導發展計劃與青年的觀點和經驗相一致,可以創建更相關和有影響力的計劃,使青年能夠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除了瞭解青年領導的視角外,青年領袖還應該意識到塑造領導力發展領域的更廣泛話語和理論。Carroll 和 Firth(2020)認為,通過關注這些話語,青年領袖可以在他們的領導實踐中行使主動權和自主權 (Mortensen et al., 2014)。這種意識使青年領袖能夠批判性地評估和挑戰現有的領導模型和框架,併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領導方式。

自我效能和自我欺騙對學習的影響

自我效能和自我欺騙是可以顯著影響學習結果的兩個因素。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對於成功執行特定任務或達成預期結果的能力的信念 (Britner & Pajares, 2006)。Britner和Pajares(2006)的研究發現,自我效能對學習有積極的影響,表明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個體更有可能採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並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另一方面,自我欺騙指的是自我欺騙或對個體能力或表現持有錯誤信念的傾向 (Kleinberg et al., 2018)。雖然自我欺騙可能最初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但Kleinberg等人(2018)的研究發現,自我欺騙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弱 。這表明隨著個體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反饋,他們可能會更加意識到自身的限制並相應地調整其信念和行為。


自我效能與自我調節學習(即監控、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能力)有關 (Agustiani et al., 2016)。Agustiani等人(2016)發現,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學生更有可能有效地使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如設定目標、規劃、監控進展以及在面臨挑戰時調整策略。這表明自我效能在促進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更好的學術表現和成就。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學業表現的預測因素 (Agustiani et al., 2016)。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學生更有可能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面對困難持續努力,並付出必要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期望結果 。另一方面,自我欺騙可能會阻礙學業表現,因為它可能導致過度自信或對自己的限制缺乏認識 (Kleinberg et al., 2018)。因此,個體要發展準確的自我認知和對自己能力的現實信念,以優化他們的學習和學業表現。


自我欺騙可能會對可信度評估產生影響。Kleinberg 等人(2018)對自動語言可信度評估進行了研究,併發現說謊者的陳述與說真話者的陳述相比,更注重地點和人物參考。這表明從事自我欺騙的個體可能會過度準備自己的陳述,以試圖顯得更加可信 (Kleinberg et al., 2018)。瞭解自我欺騙在可信度評估中的作用可以為檢測欺騙的更準確和有效的方法的開發做出貢獻。

自我效能在學術拖延中的調節作用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成功執行任務和實現預期結果的能力的信念,在學術拖延中起著重要作用 (Mao et al., 2020)。Mao 等人(2020)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了體育活動(PA)、自我效能和學術拖延(AP)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有顯著積極影響。反過來,自我效能對學術拖延有顯著負面影響。這些發現表明,自我效能在體育活動與學術拖延之間起到了調節的作用,強調了自我意識在管理拖延中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的結果與以前的研究一致,探討了自我效能與學術拖延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自我效能與學術拖延呈負相關,這意味著自我效能水平較高的人更不可能參與拖延行為。這是因為自我效能較高的人更有信心完成任務,並更有可能採取積極主動和及時的行為。


此外,自我效能已被證明是學術表現的預測因素。自我效能水平較高的學生更有可能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持續努力並付出必要的努力來實現他們期望的結果。另一方面,學術拖延一直與負面學術成果(如較低的成績和降低的學術成就)相關聯。因此,自我效能在體育活動和學術拖延之間的調節作用對於理解和解決學術拖延問題非常重要。


除了自我效能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對學術拖延有影響。例如,自尊在自我同情和情緒(包括焦慮和抑鬱)之間的關係中發揮了作用。Arimitsu 和 Hofmann(2015)進行了兩項研究,探討了認知因素(包括積極和消極自動思維)在自我同情和情緒之間的關係中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積極和消極自動思維都在自我同情和情緒之間起到了調節的作用。這些發現表明,自尊和認知過程可以影響拖延的體驗及其對情感狀態的影響。

自我意識是有效青年領導力的關鍵方面。它影響自我調節、自我效能和學術成就。通過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青年領導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反饋,增強自我效能,並在領導發展中做出明智的選擇。此外,自我意識在管理拖延和改善學習成果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總的來說,培養自我意識對於青年領導者發揮潛力並積極貢獻社會至關重要。

已有培訓想法 -> 立刻聯絡培訓顧問
了解更多培訓課程

參考文獻:

  1. Brown, G., Peterson, E., Yao, E. (2016). Student Conceptions Of Feedback: Impact On Self-regulation,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Br J Educ Psychol, 4(86), 606-629. https://bpspsychub.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jep.12126
  2. Carroll, B., Firth, J. (2020). Leading or Led? A Critical Exploration Of Youth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agement Learning, 1(52), 6-25.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350507620917849
  3. Lee, S., Klein, H. (2002).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cientiousness, Self-efficacy, Self-deception, and Learning Over Tim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7), 1175-1182. https://psycnet.apa.org/doiLanding?doi=10.1037%2F0021-9010.87.6.1175
  4. Tang, W., Liu, X., Feng, Y., Li, C., Sun, D., Qiu, K. (20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IJERPH, 21(18), 11468. https://www.mdpi.com/1660-4601/18/21/11468
  5. Brown, G. T., Harris, L. R., & Harnett, J. A. (2016).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The importance of feedback.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 27(1), 5-23.
  6.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W.H. Freeman.
  7. Mortensen, J. A., Lichty, L. F., Foster-Fishman, P. G., Harfst, S., Hockin, S., Warsinske, K., … & Abdullah, K. (2014). Leadership Through a Youth Lens: Understanding Youth Conceptualizations Of Leadership. J. Community Psychol., 4(42), 447-46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op.21620
  8. Mortensen, J., Lichty, L., Foster-Fishman, P., Harfst, S., Hockin, S., Warsinske, K., … & Abdullah, K. (2014). Leadership Through a Youth Lens: Understanding Youth Conceptualizations Of Leadership. J. Community Psychol., 4(42), 447-46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op.21620
  9. Britner, S. L., Pajares, F. (2006). Sources Of Science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 Res. Sci. Teach., 5(43), 485-49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ea.20131
  10. Agustiani, H., Cahyad, S., Musa, M. (2016).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s Predictors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OPSYJ, 1(9), 1-6. https://openpsychologyjournal.com/VOLUME/9/PAGE/1/
  11. Kleinberg, B., Toolen, Y. v. d., Vrij, A., Arntz, A., Verschuere, B. (2018). Automated Verbal Credibility Assessment Of Intentions: the Model Statement Technique And Predictive Modeling. Appl Cognit Psychol, 3(32), 354-36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cp.3407
  12. Mao, Y., Yang, R., Bonaiuto, M., Ma, J., Harmat, L. (2020). Can Flow Alleviate Anxiety? the Role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In Building Psych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Sustainability, 7(12), 2987.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2/7/2987
  13. Kleinberg, B., Toolen, Y., Vrij, A., Arntz, A., Verschuere, B. (2018). Automated Verbal Credibility Assessment Of Intentions: the Model Statement Technique And Predictive Modeling. Appl Cognit Psychol, 3(32), 354-36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cp.3407
  14. Arimitsu, K., Hofmann, S. (2015). Cognitions As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mpassion And Affec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4), 41-4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14005583?via%3Dihub

成長因子培訓團隊